醫院一般要存儲一定數量、不同種類和規格的醫用耗材。隨著醫療衛生服務量的不斷增加和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大,醫用耗材在臨床活動中的需求量迅速增長,對醫院有限的庫存空間和物流服務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基于醫院醫用耗材補貨特點,綜合考慮影響醫用耗材補貨的各類因素,分別構建醫用耗材庫存控制模型和協同優化模型。在庫存模型應用的基礎上,SPD模式對備貨類耗材設置**庫存量及補貨點,當中心庫庫存降至補貨點自動生成采購計劃,二級庫庫存降至補貨點自動生成補貨計劃。自動觸發補貨可避免臨床科室因人工盤點不及時造成的緊急補貨,進而有效保障臨床需求。
SPD管理模式下的物聯網平臺:智能柜、醫用冰箱
1.標準化互聯互通管理:醫用耗材供應商及產品準入標準化,統一基礎數據;醫院與供應商信息化互聯互通;自動補貨計劃、電子化驗收入庫管理。
2.“去中心化”精細管理(低值耗材):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護士站”使用管理為核心的去“中心化”零庫存管理模型;通過“定數包”設定和管理,并結合“重量傳感”智能設備,實現精細化管理;需求、庫存、消耗與供應商同步,實現與供應商的協同一致性。
3.一碼溯源“集約化”管理(高值耗材):多模式管理流程依托于信息化的單品一碼溯源管理;以“手術室”、“介入室”使用為核心的集約化管理;需求、庫存、消耗與供應商同步,實現與供應商的協同一致性。
4.“二級庫”“集約化”管理(體外診斷):集約化供應商管理模式,與國藥檢驗信息互通互聯,建立溯源體系;依托于平臺信息化的冷鏈、批次和有效期管理體系;需求、庫存、消耗與供應商同步,實現與供應商的協同一致性。